报告名称
目录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度信用评级报告
评定等级及主要观点
联系电话:+86-10-67413300 客服电话:+ 86-4008-84-4008 传真:+86-10-67413555 Email:dagongratings@dagongcredit.com
信用等级公告
DGZX-R【2023】01566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通过对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估,确定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的主体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特此公告。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评审委员会主任:
二〇二三年十一月十五日
评定等级
信用等级:
评级展望:
AAA
稳定
主要财务数据和指标(单位:亿元、%)
项目 2023.6 2022 2021 2020
总资产 2,548.66 2,414.30 2,102.96 1,911.16
所有者权益 560.22 529.20 573.01 470.19
总有息债务 1,700.71 1,585.25 1,292.67 1,166.23
营业收入 1,094.29 2,223.24 1,979.70 1,523.73
净利润 30.50 23.18 155.38 134.95
经营性净现金流 121.38 259.54 186.70 241.43
毛利率 11.07 8.21 15.38 18.54
总资产报酬率 2.52 2.92 11.66 11.95
资产负债率 78.02 78.08 72.75 75.40
债务资本比率 75.22 74.97 69.29 71.27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 - 3.20 6.74 5.70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 6.27 15.20 12.57 17.14
注:公司提供了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财务报表,中汇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2020~2022年财务报表分别进行了审计,并均出具了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本报告2020年数据采用2021年审计报告中的期初数;公司2023年1~6月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评级小组负责人:张 帅
评级小组成员:周春云
电话:010-67413300
传真:010-67413555
客服:4008-84-4008
Email:dagongratings@dagongcredit.com
主要观点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石化”或“公司”)主要从事炼化、PTA和新材料等业务。本次评级结果表明,公司形成了“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一体化全产业链,炼化业务与化纤业务产业协同程度较高,成本优势明显,PTA总权益产能规模优势显著,产品差异化率较高,公司是我国主要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产能规模较大,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等绿色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的绿色效益,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有五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但同时,原油价格波动性较大,石化企业面临一定成本控制压力,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化工品,存在一定安全生产风险,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减少,盈利能力大幅降低,受限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受到影响,截至2023年6月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付压力,在建项目待投资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优势与风险关注
主要优势/机遇:
公司形成了“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一体化全产业链,炼化业务与化纤业务产业协同程度较高,成本优势明显;
随着公司 PTA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PTA产能增至1,410万吨/年,总权益产能规模优势显著;
公司生产技术及装备较为领先,产品差异化率较高;
公司是我国主要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产能规模较大;
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等绿色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的绿色效益,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有五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主要风险/挑战:
原油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石化企业面临一定成本控制压力,且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化工品,存在一定安全生产风险;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减少,盈利能力大幅降低;
公司受限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受到影响;
2020~2022年末,公司总有息债务逐年增长且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6月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
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付压力;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在建项目待投资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展望
预计未来,随着在建项目陆续完工,全产业链协同效应将逐步增强,公司主营业务将稳步发展。综合考虑,大公对未来1~2年恒力石化的评级展望为稳定。
评级模型打分表结果
本评级报告所依据的评级方法为《化工企业信用评级方法》,版本号为PF-HG-2022-V.5.0,该方法已在大公官网公开披露。本次评级模型及结果如下表所示:
评级要素 分数
要素一:财富创造能力 6.82
(一)市场竞争力 7.00
(二)运营能力 5.80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 4.22
要素二:偿债来源与负债平衡 5.02
(一)偿债来源 5.15
(二)债务与资本结构 4.65
(三)保障能力分析 4.86
(四)现金流量分析 5.84
调整项 0.20
基础信用等级 aaa
外部支持 无
模型结果 AAA
调整项说明:其他上调 0.20,理由为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等绿色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的绿色效益,截至2023年 6月末,公司已有五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注:大公对上述每个指标都设置了1~7分,其中1分代表最差情形,7分代表最佳情形。
评级模型所用的数据根据公开及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最终评级结果由评审委员会确定,可能与上述模型结果存在差异。
评级历史关键信息
主体评级 评级时间 项目组成员 评级方法和模型 评级报告
- - - - -
评级报告声明
为便于报告使用人正确理解和使用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出具的本信用评级报告(以下简称“本报告”),兹声明如下:
一、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与大公、大公子公司、大公控股股东及其控制的其他机构不存在任何影响本次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官方或非官方交易、服务、利益冲突或其他形式的关联关系。
大公评级人员与评级委托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之间,不存在影响评级客观性、独立性、公正性、审慎性的关联关系。
二、大公及评级项目组履行了尽职调查义务以及诚信义务,有充分理由保证所出具本报告遵循了客观、真实、公正、审慎的原则。
三、本报告的评级结论是大公依据合理的技术规范和评级程序做出的独立判断,评级意见未因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和其他任何组织机构或个人的不当影响而发生改变。
四、本报告引用的资料主要由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提供或为已经正式对外公布的信息,相关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均由评级对象/信息公布方负责。大公对该部分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不作任何明示、暗示的陈述或担保。
由于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信息公布方提供/公布的信息或资料存在瑕疵(如不合法、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及无效)而导致大公的评级结果或评级报告不准确或发生任何其他问题,大公对此不承担任何责任(无论是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或任何第三方)。
五、本报告系大公基于评级对象及其他主体提供材料、介绍情况作出的预测性分析,不具有鉴证及证明功能,不构成相关决策参考及任何买入、持有或卖出等投资建议。该预测性分析受到材料真实性、完整性等影响,可能与实际经营情况、实际兑付结果不一致。大公对于本报告所提供信息所导致的任何直接或间接的投资盈亏后果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主体信用等级有效期为2023年11月15日至2024年11月14日,在有效期限内,大公将根据《跟踪评级安排》对评级对象或其发行人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跟踪评级,且有权根据后续跟踪评级的结论,对评级对象做出维持、变更或终止信用等级的决定并及时对外公布。
七、本报告版权属于大公所有,未经授权,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复制、转载、出售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须注明出处,且不得歪曲和篡改。
八、未经大公书面同意,本报告及评级观点和评级结论不得用于其他债券的发行等证券业务活动。
评级对象
(一)主体概况
公司前身为大连橡胶塑料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橡塑”),成立于1999年3月9日,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为主发起人,初始注册资本7,000万元;2001年8月20日,大橡塑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为600346.SH;2016年5月,公司更为现名。后经过多次股权变更,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控股股东为恒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集团”),实际控制人为陈建华、范红卫夫妇。截至2023年10月21日,公司总股本为7,039,099,786股,控股股东恒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计直接和间接持有恒力石化股份5,310,675,080股,持股比例为75.45%,累计质押恒力石化股份385,561,000股,占恒力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所持有恒力石化股份的7.26%,占恒力石化总股本的5.48%。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二级子公司8家(见附件1-2)。2023年7月5日,公司发布《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分拆所属子公司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重组上市的预案》,称公司拟分拆所属子公司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辉新材”)通过与大连热电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连热电”)进行重组的方式实现重组上市。本次分拆完成后,康辉新材将成为大连热电的子公司,大连热电将会成为康辉新材控股股东,公司将成为大连热电的控股股东,本次分拆事项不会导致公司丧失对康辉新材的控制权。2023年11月2日,公司发布《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的公告》,称本次分拆涉及的经营者集中事项已通过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
2022年12月15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收到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大连监管局(以下简称“大连证监局”)《关于对恒力集团有限公司及陈建华、范红卫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2022〕31号)(以下简称“《警示函》”)1;2023年2月15日,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纪律处分决定书《关于对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予以通报批评的决定》(〔2023〕16号),针对上述收到的警示函事件,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予以通报批评并计入上市公司诚信档案。2022年12月30日,恒力石化发布《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变更公司总经理的公告》称:因工作调整,范红卫女士申请辞去恒力石化总经理职务,聘任王治卿先生为恒力
1《警示函》中称:恒力集团及实际控制人陈建华、范红卫在恒力石化非公开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事项进行的过程中,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及农银国际投资(苏州)有限公司、中信银行等 9名实际出资人或基金委托人签署了《投资协议书》或《差额补足协议》等协议,约定对其实际出资认购的公司股份提供收益保证。该协议对投资者投资决策有重大影响,属于非公开发行事项中的重要内容,根据《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30号)第五十二条第二款规定,应当予以披露,但恒力石化未对外披露上述协议。恒力集团作为恒力石化的控股股东,陈建华、范红卫作为恒力石化实际控制人,签署上述协议但未配合上市公司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上述行为违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根据《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40号)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大连证监局决定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石化总经理;辞去总经理职务后,范红卫女士仍担任恒力石化董事长及战略与投资委员会2主席职务。
(二)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建立了由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营管理层组成的规范的多层次治理结构。公司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权力机构,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董事会对股东大会负责,由8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1人;监事会由3名监事组成,监事会设主席1人。公司设总经理1名,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设副总经理4~7名。此外,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对董事会负责。
(三)征信信息
根据公司提供的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出具的企业信用报告,截至2023年9月13日,公司已结清信贷中存在63笔关注类账户和1个不良类账户,以及8笔关注类银行保函,主要是公司借壳上市之前,大橡塑发生的行为,与公司无关3。截至本报告出具日,公司在债券市场发行的各类到期的债务融资工具均已按时兑付,存续的债务融资工具均按时付息。
偿债环境
(一)宏观环境
2022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持续恢复向好,随着稳增长政策效应的不断显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将稳步提升。
2022年,我国经济增长面临一定阻力,政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的冲击,宏观经济运行总体稳定,全年GDP比上年增长3.0%。面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等多重压力,一揽子稳经济增长政策和接续措施陆续出台,推动经济企稳回升。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力,强化跨周期调节,加快地方债券特别是专项债券发行使用,通过大规模留抵退税,加大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困难帮扶,实施常态化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并扩大范围。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充分发挥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灵活使用降准降息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大对企业的信贷支持,保持金融市场总体稳定。2022年面对形势严峻的国内外环境,我国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向好,前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5.2%,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持续增强,基建投资保持较高增速,制造业投资有所加快,房地产投资持续下探,外贸进出口承压但结构有所优化;稳健的货币政策精准有力,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继续加大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重点经济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财政支出持续增加、专项债前置发力以及税费优惠政策优化延续等举措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能。整体来看,2023年在市场信心逐渐回升,以及国内扩内需、促消费等政策相互配合作用下,我国经济有望延续恢复向好态势。
2 2023年6月8日,公司发布《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关于修订<公司章程>部分条款的公告》,将战略与投资委员 会名称修改为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3 公司已提供相关的盖章说明文件。
(二)行业环境
聚酯全产业链一体化已成为聚酯行业发展的总趋势,我国聚酯龙头企业先后完成全产业链布局,行业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将进一步提高。
芳烃–聚酯产业链是聚酯行业最重要的链条之一,上游为石化行业,中游为聚酯行业,下游为纺织服装行业,具有资源消耗大、成本高的特点。因此,通过实现聚酯全产业链一体化来获取规模和成本优势成为聚酯行业发展的总趋势。聚酯全产业链的实现途径主要包括上游石化行业向下游拓展以及下游化纤行业向上游延伸。聚酯全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料为原油,原油通过常减压蒸馏等工艺手段得到石脑油,再通过石脑油提取芳烃制备PX4或裂解生成乙烯,并分别以二者为原料制得PTA和MEG(乙二醇),PTA和MEG通过聚合生产各类聚酯产品。目前,“原油—芳烃、乙烯—PTA、MEG—聚酯”的全产业链发展日趋成熟,产品涉及诸多工业、消费门类以及人们衣食住行各方面,成为基础工业材料,具备日趋经济的技术工艺路径和稳固增长的市场消费基础。其中,“PX-PTA-聚酯”是整个产业链业务的主轴核心。
我国聚酯行业已形成了以恒力石化、荣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石化”)、桐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桐昆股份”)、恒逸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逸石化”)、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和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凤鸣”)等六家聚酯龙头企业为主导,若干中小型企业为补充的行业格局。近两年,行业投资向上游领域延伸,炼化一体化发展趋势明显,产能进一步向龙头企业集中。其中,炼化四大企业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和恒逸石化都先后完成了从下游聚酯到中游PTA再到上游PX的产业布局。预计未来2~3年,国内聚酯产业链的扩张将表现为完善产业链并追求规模效应,从而增强综合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原油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石化企业面临一定成本控制压力。
原油是聚酯全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料,其价格受市场供需、金融走势和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具有很强的波动性。2020年初,受需求下降和供应持续增加影响,2020年4月21日,原油价格降至19.33美元/桶;2020年4月末以来,原油价格持续攀升。2022年初,在地缘政治风险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原油价格快速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由2021年12月31日的77.78美元/桶,最高上涨至2022年3月7日的127.98美元/桶,随后油价开始急涨急跌;2022年下半年,在美联储货币政策紧缩、激进加息的大背景下,供应端产油国减产不及预期、需求端能源需求复苏放缓,原油价格开始震荡下行,截至2022年12月3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已降至85.91美元/桶。2023年以来,原油价格开启宽幅震荡模式,上半年运行区间70~90美元/桶,最低降至2023年6月12日的71.84美元/桶;上半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79.91美元/桶,较2022年上半年均价下跌25.02美元/桶。2023年7月份以来,原油价格开始波动上升,截至2023年10月20日,布伦特原油价格为92.16美元/桶,较2022年末上升6.25美元/桶,较去年同期变化不大。原油价格受多方因素影响,波动性较大,石化企业面临一定成本控制压力。
4 对二甲苯,Paraxylene(PX),芳烃的一种,为生产精对苯二甲酸(PTA)的原料之一,用于生产塑料、聚酯纤维和薄膜。
140.00
120.00
100.00
80.00
60.00
40.00
20.00
0.00 期货结算价(连续):布伦特原油
图1 2018年以来原油价格变动情况(单位:美元/桶)
数据来源:Wind,大公整理
2020年以来,PTA行业进入新一轮扩张期,产能过剩矛盾较大;PTA价差持续收窄,利润空间下行。
除PX等原料生产成本外,PTA核心成本竞争力在于设备和工艺,是典型的后发优势行业,越晚投产规模越大的装置成本越低。随着技术和规模的迭代,低成本新装置的不断投产将导致行业成本重心大幅下移。2020年以来,PTA行业进入新一轮快速扩张期,近三年平均产能增速达到15.2%。2022年,PTA产能6,923万吨,新增浙江逸盛新材料有限公司二期共计 360万吨新产能,产量为5,050万吨;PTA全年国内平均开工率为72.55%。2023年,东营威联化学有限公司年产250万吨PTA项目、恒力石化2#250万吨PTA项目、海南逸盛石化有限公司二期年产250万吨PTA项目等均将于2023年投产,且以龙头企业扩张为主,厂家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链配套,新装置投产确定性较高,PTA产能过剩矛盾较大。2020年1~4月,受外部环境影响,PTA价格持续下滑,后续低位运行;2021年,PTA价格波动上升。2022年,PTA价格整体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2022年上半年,PTA价格一路上行,于2022年6月9日到达年内高点7,751.67元/吨;2022年下半年,PTA价格开始震荡下行。2023年1~3月,PTA价格有所回升,4月份又开始下滑;当前PTA社会库存持续累库,预计短期内PTA价格将继续回落。2022年以来,PTA价差持续收窄,利润空间下行。
10,000 4,500
9,000 4,000
8,000 3,500
7,000 3,000
6,000 2,500
2,000
5,000
1,500
4,000 1,000
3,000 500
2,000 0
1,000 -500
0 价差-右轴 现货价:PTA -1,000
图2 2018年以来我国PTA现货价格及PTA与PX价差情况(单位:元/吨)5
数据来源:Wind,大公整理
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较高;2022年,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涤纶长丝消费量同比大幅减少。
涤纶是合成纤维的一个重要品种,又称聚酯纤维,是以PTA与MEG为原料缩聚而成的聚酯经纺丝所得的合成纤维。以涤纶为原材料制成的产品主要为涤纶长丝,包括拉伸丝FDY(全拉伸丝)、变形丝DTY(拉伸变形丝)和初生丝POY(涤纶预取向丝)等主要产品。涤纶长丝下游应用主要为工业丝、家纺和纺织服装三个领域,根据用途还可分为民用涤纶长丝和工业用涤纶长丝,民用涤纶长丝占涤纶长丝总产量的90%以上。民用涤纶长丝主要应用于服装、家纺等行业,与下游纺织工业的景气程度密切相关。纺织品作为消费品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进而影响涤纶长丝行业,由于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周期性,涤纶长丝行业也表现出一定的周期性波动。2022年,涤纶长丝产能为3,842万吨,主要集中在涤纶长丝和炼化龙头企业,行业集中度较高。涤纶长丝行业龙头上市企业在生产规模上具备明显优势,且在工艺成熟度、产品稳定性以及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产能利用率方面,2022年涤纶长丝产能利用率为68.47%,同比下降6.01个百分点。
5 价差=PTA价格-0.655*PX价格。
30,000.00 30,000
25,000.00 25,000
20,000.00 20,000
15,000.00 15,000
10,000.00 10,000
5,000.00 5,000
0.00 0
POY价差 FDY价差 DTY价差 现货价:锦纶POY 现货价:锦纶FDY 现货价:锦纶DTY
图3 2018年以来我国DTY、FDY与POY价格走势及价差走势(单位:元/吨)6
数据来源:Wind,大公整理
2020年一季度,受外部环境影响,化纤行业开工负荷大幅下降,纺织服装类商品内需消费同步大幅下滑;之后逐渐恢复,2020年下半年基本与去年同期水平持平。2021年,化纤行业进入恢复阶段,整体表现出价格涨、利润增、库存稳的局面,化纤行业经济效益同比大幅增加,化纤行业2021年利润总额为628.9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9.19%。2022年,受居民收入增长放缓、消费恢复缓慢等因素影响,国内消费市场承压,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为1,141.4万吨,同比大幅减少64.6%;全国限额以上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减少6.5%。2022年以来,涤纶丝价格整体呈现下降态势,价差不断收窄,企业盈利能力不断下降;2022年化纤行业经济效益指标同比下降明显,化纤行业实现利润总额241.3亿元,同比减少62.2%,后续需关注下游需求恢复及原料成本端变化情况。
财富创造能力
公司形成了“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一体化全产业链,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且炼化、PTA和新材料业务为其主要来源;但受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逐年下降。
公司主营业务囊括炼化、石化以及聚酯新材料全产业链上、中、下游业务领域涉及的PX、醋酸、PTA、乙二醇、聚酯切片、民用涤纶长丝、工业涤纶长丝、功能性薄膜、工程塑料、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的生产、研发和销售,形成了“原油-芳烃、烯烃-PTA、乙二醇-聚酯新材料”一体化全产业链。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炼化、PTA和新材料业务为公司收入的主要来源;毛利润有所波动,其中2022年同比大幅减少,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及下游需求减弱所致;受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公司毛利率逐年下降。
分业务板块来看,2020~2022年,公司炼化和PTA板块营业收入均逐年增长;受原油价格上涨影响,炼化和PTA板块毛利率均逐年下降,其中2022年PTA板块毛利率同比由正转负。同期,新材料板块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由于销售价格上涨;毛利率有所波动,其中2022年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原油价格上涨所致。同期,其他业务主要包括贸易、租赁、仓储、
6 价差=锦纶丝价格-0.86*PTA价格-0.36*MEG价格。
物流等,规模有所波动,其中2022年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原油贸易减少所致;毛利率波动较大,其中2021年同比有所下降,主要是将销售费用运输费改列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成本所致,2022年同比大幅提升,主要是将运输费分类列示在对应产品中。2023年1~6月,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16%,毛利率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
表1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毛利润及毛利率情况(单位:亿元、%)7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营业收入 1,094.29 100.00 2,223.24 100.00 1,979.70 100.00 1,523.73 100.00
炼化 626.45 57.25 1,236.75 55.63 1,049.32 53.00 898.23 58.95
PTA 286.50 26.18 566.36 25.47 481.63 24.33 294.48 19.33
新材料 149.79 13.69 291.36 13.11 272.77 13.78 175.20 11.50
其他 31.55 2.88 128.77 5.79 175.98 8.89 155.83 10.23
毛利润 121.16 100.00 182.46 100.00 304.52 100.00 282.57 100.00
炼化 117.18 96.72 189.36 103.78 240.17 78.87 218.73 77.41
PTA -7.48 -6.17 -36.75 -20.14 11.25 3.69 32.85 11.63
新材料 13.22 10.91 26.43 14.49 51.62 16.95 28.64 10.14
其他 -1.75 -1.44 3.42 1.87 1.48 0.49 2.36 0.84
毛利率 11.07 8.21 15.38 18.54
炼化 18.70 15.31 22.89 24.35
PTA -2.61 -6.49 2.34 11.15
新材料 8.82 9.07 18.92 16.35
其他 -5.56 2.66 0.84 1.51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生产技术及装备较为领先,产品差异化率较高。
公司实行市场差异化、技术高端化与装置规模化、业务一体化并重的发展路径,具备长期积累、摸索形成的市场-技术联动创新机制,并打造国际化研发团队,构筑高水平科技研发平台,技术研发实力与新品创新能力较为领先,产品差异化率较高,能够快速响应最新市场消费需求变化,具备稳定的中、高端客户资源储备。公司四大经营主体企业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化纤”)、江苏德力化纤有限公司、江苏恒科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科新材料”)、康辉新材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通过对生产过程的精细管理和技术工艺的不断改进,公司自主研发积累了一系列差别化、功能性产品,掌握了大量产品的生产专利,获得市场广泛认可。公司产品在品质以及稳定性上具备一定竞争力,在功能性薄膜和民用涤纶长丝领域,拥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工艺积累。截至2022年末,公司累计获得国内外专利授权总数达1,116项。
公司生产过程涉及大量化工品,存在一定安全生产风险;公司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投资较大,且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降低安全及环保事故发生的概率。
安全生产方面,公司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涉及大量化工产品,尤其炼化一体化项目投产后,生产、存储、运输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安全生产风险;此外,设备故障、操作失误、火灾、恶劣天气等因素也将导致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环保方面,我国政府对石油化学行业的环保要求日趋严格,并逐步加强了监管力度,若管理不当发生环境事故,则会面临生产经营中断、行政处罚以及事
7合计数不等于各项目加总数是由于四舍五入导致,下同。
故赔偿等风险,因此公司重视环保与安全生产等基础管理工作,在环保和安全生产方面资金和精力投入较大,且制定了严格的管理制度,有利于降低安全及环保事故发生的概率。在生产设备方面,从涤纶丝、PTA到炼化板块,均采用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重要设备零部件均为国外进口,降低因为设备或技术问题产生的安全和环保风险;在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公司建立企业级应急预案、重大危险化学品应急预案、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和海洋环境污染预案等预防应急措施,建立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开展综合检查、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未发生过重大环保违规事件,且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
(一)炼化业务
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PX产能位居行业前列,炼化业务与化纤业务产业协同程度较高,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炼化板块由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和150万吨/年乙烯项目组成,其中炼化业务主要由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炼化”)运营,乙烯项目主要由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化工”)运营。
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位于国家设立的七大石化基地之一的大连市长兴岛石化产业园区,是我国政府重点规划、推动建设的国家重点项目。公司2,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于2017年12月开工,2019年3月25日生产全流程打通,顺利产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PX等产品,并于2019年5月正常投产,项目具有原油一次加工能力2,000万吨/年,以960万吨/年连续重整、450万吨PX装置为核心,配套MTBE、异构化、烷基化装置,可生产汽油、柴油、航空煤油和PX,同时副产化工轻油、苯、液化气、聚丙烯等化工产品。项目所产PX全部供公司生产PTA使用,与聚酯产业链协同效应显著。2020年7月,公司150万吨/年乙烯项目正式投入运行,化工品产品类型进一步丰富。2020~2022年,公司化工品及成品油产销率分别为99.75%、98.57%和91.32%,其中2022年同比降幅较大,主要是下游需求减弱所致;销售金额逐年增长,对公司业务收入形成较大扩充。
表2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炼化业务生产和销售情况8
项目 产量(万吨) 销量9(万吨) 库存量(万吨) 销售均价(万元/吨) 销售金额(亿元)
2023年1~6月
化工品(含成品油)10 1,266.64 1,129.93 -11 0.55 626.45
2022年
化工品(含成品油) 2,338.95 2,135.85 93.27 0.58 1,236.75
2021年
化工品(含成品油) 2,351.64 2,317.90 46.36 0.45 1,049.32
2020年
化工品 2,260.23 2,038.59 11.41 0.35 722.37
成品油 254.59 469.96 6.30 0.37 175.86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8 成品油和化工品的产量和销量包括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项目投产之前试车料,不含自用的PX和醋酸。但是因试车期间的营业收入资本化,所以成品油和化工品的营业收入不包含试车期间的产品销售额。
9 炼化产品销量中含贸易量。
10 公司未提供2021年以来化工品及成品油分项数据。
11 公司未提供2023年1~6月化工品(含成品油)库存量。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具备年产520万吨PX、40万吨醋酸设计产能,基本用于下游PTA产能的原材料需求。此外,公司设计生产120万吨纯苯、180万吨乙二醇、85万吨聚丙烯、72万吨苯乙烯、4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14万吨丁二烯等国内紧缺、高附加值的高端化工产品与国六以上高标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产品。随着生产成本较高、装置老旧的小型炼厂逐步被淘汰,炼化行业集中度及大型新建炼厂竞争力将大幅提升。公司在政策支持、工艺技术、产业协同等方面优势突出,与其他炼油公司相比具有明显高品质、低成本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公司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和PX产能位居行业前列,炼化业务与化纤业务产业协同程度较高,成本优势明显。
公司炼化业务主要原材料为原油,主要采购于中东地区,主要供应商为沙特阿拉伯国家石油公司等,其中80%左右的采购量为长协合同;采购价格参考沙特公布的装船全月平均价,结合原油品质,确定结算价格,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原油价格波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结算方式包括电汇、信用证、银行承兑汇票等。公司采购能源主要包括煤炭等,通过市场化方式采购,按月结算。2020~2022年,公司原油采购量逐年减少,采购均价逐年提升;煤炭采购量有所波动,采购均价逐年提升。
表3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炼化业务主要原材料及能源采购情况(单位:万吨、万元/吨)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采购量 均价 采购量 均价 采购量 均价 采购量 均价
原油 872.47 0.41 1,967.87 0.49 2,117.78 0.33 2,415.72 0.22
煤炭 632.97 0.09 1,319.72 0.10 1,222.38 0.08 1,303.45 0.05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炼化一体化项目采用国际先进的沸腾床渣油加氢(Axens)工艺,原料来源以重质原油为主,将极大节省原料成本,具有明显成本优势。公司已获得2,000万吨/年的原油进口及使用权,保障了原油供应。炼化一体化项目中包含煤制氢项目,规模化煤制氢成本优势明显;同时,煤制氢项目联产醋酸40万吨/年和甲醇60万吨/年,可实现醋酸的部分自给。炼化一体化项目配套建设自备码头,包括2个30万吨级原油泊位和6个液体散货泊位,同时配套建设自备400MW和120MW热电厂,年发电量在40亿千瓦时,用电成本较低。
(二)PTA业务
随着公司PTA生产线陆续建成投产,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PTA产能增至1,410万吨/年,总权益产能规模优势显著。
公司PTA业务主要由恒力石化(大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恒力石化(大连)”)经营。2020~2022年,公司PTA产能保持稳定;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PTA产能增至1,410万吨/年,主要由于恒力石化(惠州)有限公司“2×250万吨/年PTA项目”中的PTA-1建成投产,总权益产能规模优势显著12。2023年9月11日,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发布的《关于发布2022年度石油和化工行业重点产品能效“领跑者”、水效“领跑者”标杆企业名单和指标的通知》,恒力炼化获得醋酸能效冠军、原油加工和煤制甲醇水效冠军,恒力石化(大连)获得精对苯二甲酸(PTA-4装置)能效冠军,恒力化工获得乙烯(以石脑油为原料)水效冠军。
12 根据各公司2022年年报,截至2022年末,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桐昆股份和新凤鸣PTA产能分别为1,160万吨(不含在建)、1,200万吨、1,900万吨(含联营)、720万吨和500万吨。
表4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PX采购情况(单位:万吨、万元/吨)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采购量 178.12 300.56 372.04 267.81
均价 0.73 0.74 0.56 0.37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用于生产PTA的主要原材料为PX和醋酸,其中PX在成本构成中占比较高。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建成投产六条PTA生产线,炼化一体化项目所产PX可实现前三条PTA生产线全部自给,醋酸可实现五条PTA生产线的自给,保证供应的同时可降低价格波动风险及节省物流成本。2020~2022年,公司PX采购量有所波动,采购均价逐年增长。
表5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PTA生产和销售情况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产能(万吨/年) 1,410 1,160 1,160 1,160
产量(万吨) 586 1,153 1,219 962
产能利用率(%) 83.17 99.44 105.05 82.89
销量13(万吨) 564 1,061 1,140 919
产销率(%) 96.18 92.02 93.53 95.62
销售均价(万元/吨) 0.51 0.53 0.42 0.32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PTA生产的规模优势显著,2020~2022年,PTA产量和产能利用率均有所波动,其中2021年同比均有所增加,主要是2020年PTA产能于年中投产所致。
公司全年PTA产量中约280万吨自用,供给自有的聚酯纺丝业务生产;剩余部分主要对外销售,客户主要为国内优质化纤、聚酯生产企业以及贸易企业。与客户结算方式主要是按当月价格和销售量预收全部货款,在月末确定最终结算价格,多退少补。结算价格以“中石化PTA结算价”、“中国化纤信息网月均价”、“安迅思月均价”及“中纤网月均价”等公开数据为参考基础确定。此外,为了调剂自身生产货物的余缺,平衡市场销售价格,公司开展部分PTA贸易。2020~2022年,公司PTA销量有所波动,销售均价逐年提高。
(三)新材料业务
公司是我国主要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产能规模较大;2020~2022年,公司新材料产品产能逐年增长。
公司新材料产品业务主要由恒力化纤和康辉新材运营,主要产品包括民用丝、工业丝、聚酯切片、工程塑料、聚酯薄膜和PBS/PBAT生物可降解新材料等。公司是我国主要的涤纶长丝生产企业之一,拥有苏州、宿迁、营口及南通四大纺织产业基地,年产各类涤纶长丝织物10亿米,在我国化纤行业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相关产品产能规模较大,产品应用领域较广。2020~2022年,公司新材料产品产能逐年增长;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新材料产品产能合计为432.90万吨/年,其中涤纶长丝产能300万吨/年,工业丝产能60万吨/年,薄膜产能38.6万吨/年、PBT产能24万吨/年、PBS产能3.3万吨/年,聚酯切片产能7万吨/年。
13 PTA销量中含贸易量。
表6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新材料产品生产和销售情况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产能(万吨/年) 432.90 400.90 381.80 378.60
产量(万吨) 184.93 357.68 333.15 266.44
产能利用率(%) 85.44 89.22 87.26 70.38
销量(万吨) 177.31 326.20 313.36 271.82
产销率(%) 95.88 91.20 94.06 102.02
销售均价(万元/吨) 0.84 0.89 0.87 0.64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产量方面,根据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的《关于发布2022年中国化纤行业产量排名名单的通知》,2022年中国化学纤维产量排名名单(不含DTY),恒力石化排名第四;2022年中国聚酯产量排名名单,恒力石化排名第五;2022年中国涤纶民用长丝产量排名名单(原生、不含DTY),恒力石化排名第四;2022年中国涤纶工业丝产量排名名单,恒力石化排名第二。2020~2022年,公司新材料产品产量和产能利用率均逐年增长。同期,新材料产品销量逐年增长,产销率逐年下降;产品销售均价逐年增长。
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等绿色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的绿色效益,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已有五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
公司坚持绿色发展、低碳生产,注重绿色低碳技术的攻关和研发。公司下属子公司康辉新材重点打造全球领先的高端化、差异化、绿色环保型的功能性膜材料、高性能工程塑料和生物可降解材料。在功能性膜材料方面,康辉新材在中高端MLCC离型基膜、偏光片离型保护基膜、OCA离型基膜、环保RPET基膜、复合集流体基膜、锂电池制程保护膜、感光干膜用基膜、超薄电容膜等领域打破国外技术壁垒,持续解决新材料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具备行业一流的核心竞争能力与产业发展实力。在高性能工程塑料方面,康辉新材拥有年产24万吨PBT工程塑料产能,是国内最大的PBT生产商,主要应用于汽车配件、聚合物合金、光缆保护套、电子电器等产业领域。在生物可降解材料方面,康辉新材拥有基于自主技术国内单套最大的年产3.3万吨PBAT产能,应用于PBS/PBAT的食品级购物袋、餐具和吸管领域等绿色环保应用。截至2023年6月末,江苏轩达(恒科三期)15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已顺利完成了15万吨/年弹性纤维、15万吨/年环保纤维、25万吨/年全消光POY的投产,在聚酯差别化生产方面实现了突破。此外,继恒力石化(大连)、恒力炼化、恒科新材料、恒力化纤后,恒力化工于2023年3月获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至此,公司已有五家子公司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整体来看,公司积极布局可降解材料等绿色环保领域,具有较强的绿色效益。
偿债来源与负债平衡
(一)偿债来源
1、盈利能力
2022年,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减少,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需求减弱及资产减值损失所致,盈利能力大幅降低。
2020~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逐年增长;受原油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毛利率逐年下降。同期,公司期间费用规模有所波动,主要以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为主;其中销售费用规模较小,逐年增长;管理费用有所波动,其中2021年同比增长主要是员工薪酬、折旧与摊销同比增加所致;研发费用逐年增长,主要由研发人员薪酬和直接材料等构成;财务费用逐年下降,其中2022年同比下降,主要是利息收入和汇兑收益增加所致;期间费用率逐年降低。
2020~2022年,公司其他收益有所波动,主要是政府补助,其中2022年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由于收到的政府补助同比大幅增加;投资收益有所波动;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所波动,其中2022年同比由3.56亿元转为-0.46亿元,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大幅减少;资产减值损失波动较大,其中2022年损失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受油价波动影响,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同比大幅增长;同期,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均有所波动,其中2022年同比均大幅减少,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上涨、下游需求减弱及资产减值损失所致,盈利能力大幅降低;总资产报酬率和净资产收益率均逐年下降。
表7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收入及盈利概况(单位:亿元、%)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营业收入 1,094.29 2,223.24 1,979.70 1,523.73
毛利率 11.07 8.21 15.38 18.54
期间费用 46.19 77.54 82.12 77.48
其中:销售费用 1.28 3.93 2.91 1.77
管理费用 10.06 18.89 19.85 17.16
研发费用 6.17 11.85 10.19 8.26
财务费用 28.68 42.87 49.16 50.29
期间费用率 4.22 3.49 4.15 5.08
其他收益 4.56 15.96 7.60 9.32
投资收益 0.70 0.0014 0.19 -3.97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 3.88 -0.46 3.56 2.39
资产减值损失15 0 31.29 1.55 6.26
营业利润 39.72 23.25 197.91 180.51
利润总额 39.79 24.10 198.28 180.37
净利润 30.50 23.18 155.38 134.95
总资产报酬率 2.52 2.92 11.66 11.95
净资产收益率 5.44 4.38 27.12 28.70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3年1~6月,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减少8.16%,毛利率同比下降3.00个百分点;期间费用同比有所减少,期间费用率同比提高0.17个百分点。同期,受外部市场环境影响,公司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同比均大幅减少。
2、筹资能力及资产可变现性
公司融资渠道以银行借款为主,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未使用银行授信规模较大;此外,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渠道较为通畅。
公司融资渠道包括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融资租赁等,以银行借款为主。公司与多家银行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合并口径获得的银行授信额度为2,029.54亿元,其中
14 金额为-32.23万元。
15 损失以正数列示。
已使用1,494.07亿元,未使用535.46亿元,未使用银行授信规模较大。公司作为A股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渠道较为通畅。2022年末,公司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包括一年内到期部分)中的信用贷款规模分别为49.95亿元和73.70亿元,合计占比为9.19%。此外,截至2023年11月13日,公司本部存续债为一般短期融资券“23恒力石化CP001”,债券余额为10.00亿元。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融资租赁规模为26.33亿元,平均成本约为4%。
2020年以来,公司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以非流动资产为主;受限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受到影响。
2020~2022年末,公司资产规模逐年增长,以非流动资产为主。2023年6月末,公司资产规模较2022年末小幅增加。
表8 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资产构成(单位:亿元、%)
科目名称 2023年6月末 2022年末 2021年末 2020年末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货币资金 292.66 11.48 280.76 11.63 159.86 7.60 156.71 8.20
存货 327.01 12.83 378.36 15.67 335.53 15.96 196.91 10.30
流动资产合计 755.72 29.65 763.44 31.62 651.80 30.99 521.05 27.26
长期股权投资 6.00 0.24 5.59 0.23 0 0 0 0
固定资产 1,172.32 46.00 1,187.19 49.17 1,227.31 58.36 1,218.50 63.76
在建工程 429.51 16.85 272.87 11.30 77.83 3.70 41.96 2.20
非流动资产合计 1,792.94 70.35 1,650.87 68.38 1,451.16 69.01 1,390.11 72.74
资产总计 2,548.66 100.00 2,414.30 100.00 2,102.96 100.00 1,911.16 100.00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流动资产主要由货币资金和存货等构成。2020~2022年末,公司货币资金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末受限货币资金为77.50亿元,主要是质押货币资金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占货币资金比重27.60%;存货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末同比增幅较大,主要由于原材料采购增加所致,2022年末存货主要由原材料、自制半成品和库存商品等构成,账面余额分别为266.47亿元、49.66亿元和89.81亿元,累计计提跌价准备31.29亿元,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受油价波动的影响。2023年6月末,公司流动资产较2022年末小幅减少,其中,存货较2022年末有所减少,主要是原油价格下降以及原油采购量减少所致;流动资产其他各主要科目较2022年末均变化不大。
公司非流动资产主要由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等构成。2022年末,公司新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主要是对无锡锡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投资所致。2020~2022年末,公司固定资产小幅波动,主要由房屋及建筑物和专用设备构成,2022年末账面价值分别为261.21亿元和918.52亿元,累计计提折旧399.58亿元;在建工程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末同比大幅增加,主要由于年产500万吨PTA项目和年产150万吨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等在建工程投入增加所致。2023年6月末,公司非流动资产较2022年末小幅增加;其中在建工程随着在建项目投入,较2022年末有所增长;非流动资产其他各主要科目较2022年末均变化不大。
资产周转率方面,2020~2022年,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6.78天、57.21天和62.97天,存货周转效率逐年下降;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2.41天、3.64天和2.44天,应收账款周转效率有所波动。2023年1~6月,公司存货周转天数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分别为65.24天和0.91天。
表9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受限资产情况(单位:亿元、%)
科目名称 金额 占资产总额比例 受限原因
货币资金 68.76 2.70 质押货币资金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1.29 0.05 从事期货及金融衍生品交易保证金
1.20 0.05 涉诉冻结资金
应收款项融资 18.65 0.73 质押应收票据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固定资产 847.12 33.24 抵押固定资产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38.39 1.51 抵押用于为售后租回合同提供担保
无形资产 43.66 1.71 抵押无形资产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在建工程 23.24 0.91 抵押在建工程以取得金融机构融资授信
合计 1,042.32 40.90 -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2年末,公司受限资产为1,006.69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1.70%,是净资产的1.90倍;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受限资产为1,042.32亿元,占总资产的比重为40.90%,是净资产的1.86倍。整体来看,公司受限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受到影响。
(二)债务及资本结构
2020年以来,公司负债规模持续增长;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债务负担较重。
2020~2022年末,公司负债规模逐年增长,以流动负债为主;资产负债率处于较高水平16,债务负担较重。2023年6月末,公司负债规模较2022年末进一步增长,资产负债率较2022年末变动不大。
表10 2020~2022年末及2023年6月末公司负债情况(单位:亿元、%)
科目名称 2023年6月末 2022年末 2021年末 2020年末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短期借款 707.02 35.56 693.17 36.77 555.91 36.33 498.79 34.62
应付票据 198.80 10.00 206.04 10.93 160.50 10.49 78.05 5.42
应付账款 125.53 6.31 88.69 4.70 106.89 6.99 150.05 10.41
合同负债 76.37 3.84 120.91 6.41 61.27 4.00 54.01 3.75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106.89 5.38 93.49 4.96 54.23 3.54 38.59 2.68
流动负债合计 1,265.20 63.63 1,258.53 66.76 977.76 63.91 858.29 59.56
长期借款 666.99 33.54 583.47 30.95 521.22 34.07 538.83 37.39
非流动负债合计 723.24 36.37 626.57 33.24 552.20 36.09 582.68 40.44
负债总额 1,988.44 100.00 1,885.10 100.00 1,529.96 100.00 1,440.97 100.00
短期有息债务 1,012.71 50.93 992.70 52.66 770.64 50.37 615.43 42.71
长期有息债务 688.00 34.60 592.56 31.43 522.03 34.12 550.79 38.22
总有息债务 1,700.71 85.53 1,585.25 84.09 1,292.67 84.49 1,166.23 80.93
资产负债率 78.02 78.08 72.75 75.40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公司流动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合同负债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等构成。2020~2022年末,公司短期借款逐年增长;应付票据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末增幅较大,主要由于原油等原材料采购款同比大幅增长;应付账款逐年减少,其中2021年末同比下降主要是应付材料采购款和应付长期资产采购款同比下降所致;合同负债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末同比增幅较大,
16 Wind:2022年末,石油石化工业资产负债率平均值、较低值和较差值分别为56.00%、66.00%和81.00%。
主要是预收销售款同比大幅增加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逐年增长,其中2022年末同比增幅较大,主要是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转入所致。2023年6月末,公司流动负债较2022年末变化不大,其中应付账款较2022年末有所增加,主要是应付材料采购款及长期资产购置款增加所致;合同负债较2022年末有所减少,主要由于货物发出销售合同已结算;流动负债其他各主要科目较2022年末均变化不大。
公司非流动负债主要由长期借款等构成。2020~2022年末,公司长期借款有所波动,主要由抵押借款构成。2023年6月末,公司非流动负债较2022年末有所增长,主要是长期借款较2022年末有所增长所致;非流动负债其他各主要科目较2022年末均变化不大。
2020~2022年末,公司总有息债务逐年增长且规模较大,短期有息债务占总有息债务比重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付压力。
2020~2022年末,公司总有息债务逐年增长且规模较大,占总负债比重较高;短期有息债务占总有息债务比重分别为52.77%、59.62%和62.62%,逐年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总有息债务规模较2022年末继续增加,短期有息债务占比为59.55%,集中度较高;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为221.41亿元,无法覆盖短期有息债务,公司存在一定短期偿付压力。
表11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有息债务期限结构(单位:亿元、%)
项目 ≤1年 (1,2]年 (2,3]年 (3,4]年 (4,5]年 >5年 合计
金额 1,012.71 124.84 100.89 92.90 74.61 294.76 1,700.71
占比 59.55 7.34 5.93 5.46 4.39 17.33 100.00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无对外担保和重大未决诉讼。
2020~2022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有所波动。
2020~2022年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有所波动;其中实收资本保持不变;资本公积逐年增长,其中2021年末同比小幅增加,主要由于员工持股计划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资本公积1.39亿元,2022年末同比小幅增加,主要由于员工持股计划确认股份支付费用增加资本公积0.77亿元,以及实施第六期员工持股计划,员工持股计划以大宗交易方式及非交易过户方式取得公司回购的库存股,过户价格与回购成本价格之间的差额增加资本公积1.54亿元;未分配利润有所波动。2023年6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较2022年末小幅增长,主要是未分配利润小幅增长所致。
表12 2020~2022年末2023年6月末公司所有者权益构成(单位:亿元、%)
项目 2023年6月末 2022年末 2021年末 2020年末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金额 占比
实收资本 70.39 12.56 70.39 13.30 70.39 12.28 70.39 14.97
资本公积 187.25 33.42 186.87 35.31 184.56 32.21 183.50 39.03
未分配利润 293.29 52.35 262.80 49.66 311.18 54.31 211.15 44.91
所有者权益合计 560.22 100.00 529.20 100.00 573.01 100.00 470.19 100.00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2020~2022年,公司盈利能够对利息形成保障,但盈利对总有息债务的覆盖程度低。
2020~2022年,公司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分别为5.70倍、6.74倍和3.20倍,盈利能够对利息形成保障;EBITDA对总有息债务的覆盖倍数分别为0.26倍、0.26倍和0.10倍,覆盖程度低。融
资渠道较为通畅,以银行借款为主。公司可变现资产以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为主,其中受限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较高,资产流动性受到影响。2020~2022年末,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0.61倍、0.67倍和0.61倍,速动比率分别为0.38倍、0.32倍和0.31倍,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的覆盖程度较低。
(三)现金流
2020~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始终保持净流入,能够对利息形成保障;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在建项目待投资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2020~2022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始终保持净流入,规模有所波动,其中 2021年同比大幅减少,主要是原油价格提高、原材料采购款大幅增长所致;2022年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销售回款同比大幅增加;经营性净现金流能够对利息形成保障。同期,投资性现金流始终保持净流出;筹资性净现金流波动较大,其中2021年净流出规模同比大幅增加,主要是支付恒力集团拆借款本金及利息同比大幅增加所致,2022年同比转为净流入,主要由于借款规模大幅增加。2023年1~6月,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同比有所减少;投资性现金流净流出规模同比有所增加;筹资性净现金流同比有所增加,主要是借款规模增加所致。
表13 2020~2022年及2023年1~6月公司现金流及偿债指标情况(单位:亿元)
项目 2023年1~6月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经营性净现金流 121.38 259.54 186.70 241.43
投资性净现金流 -195.60 -262.97 -130.98 -224.11
筹资性净现金流 92.04 104.05 -73.88 -10.21
经营性净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倍) 4.16 5.01 3.75 4.53
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动负债(%) 9.62 23.21 20.34 28.72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 6.27 15.20 12.57 17.14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截至2023年6月末,公司主要在建项目包括9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薄膜及30亿平方米/年锂电池隔膜项目等,投资总额679.16亿元,累计已投资400.76亿元。公司在建项目主要以新材料、环保及节能方面为主,资金来源主要是银行项目贷款及自有资金。整体来看,公司在建项目待投资规模较大,面临一定的资金支出压力。
外部支持
公司能够获得政府补助等外部支持,对偿债来源形成一定补充。
公司获得的外部支持主要为政府补助,2020~2022年,政府补助分别为11.61亿元、5.83亿元和19.72亿元,主要是炼化一体化和乙烯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补助款及园区补助款等。2023年1~6月,公司收到政府补助金额5.52亿元,主要是专项产业扶持资金。整体来看,公司外部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对偿债来源形成一定补充。
评级结论
综合分析,大公评定恒力石化信用等级为AAA,评级展望为稳定。
跟踪评级安排
在本信用评级报告所载信用等级有效期内,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将持续关注评级对象外部经营环境的变化、影响其经营或财务状况的重大事项以及评级对象履行债务的情况,并根据评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进行跟踪评级。
大公将在发生可能影响评级对象信用质量的重大事项后,启动不定期跟踪评级程序,并在评级分析结束后,将跟踪评级报告和评级结果向评级对象、监管部门及监管部门要求的披露对象进行披露。
如评级对象不能及时提供跟踪评级所需资料,大公可采取公告延迟披露跟踪评级报告,或根据有关的公开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整信用等级,或宣布评级报告所公布的信用等级暂时失效、终止评级等评级行动。
附件1 公司治理
1-1 截至2023年6月末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17及组织结构图
陈建华、范红卫夫妇
9 10 9% 恒峰投资(大连)有限公司 1 % 0% 11. 10 海来得国际投资有限公司 24% 0. 74% 0% 10 0% 10 苏州圣伦投资有限公司 % 47. 50% 0%
苏州华尔投资有限公司
0% 47. 50% 0%
恒能投资(大连)有限公司
恒力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和高投资有限公司
21. 29%
41% 29. 84% 0.88%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股东大会
监事会 董事会秘书 董事会 战略与可持续发展委员会
审计委员会 内控与审计部
董事会办公室
提名委员会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管理层
财务管理中心 资金管理部 资产管理部 财务部 战略投资部 行政人力部 法律事务部
资料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17 在计算控股股东恒力集团的持股比例时,包含了通过“恒力集团-西南证券-21恒力E1担保及信托财产专户”间接持有的股份数。恒峰投资(大连)有限公司0.46%为直接持股比例,不含契约型私募基金账户“海南华银天夏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一华银旭阳1号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间接所持股份。
1-2 截至2023年6月末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二级子公司情况
(单位:万元、%)
序号 子公司名称 注册资本 持股比例18 取得方式
1 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 1,759,633 100.00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2 恒力投资(大连)有限公司 627,000 100.00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3 恒力石化(大连)化工有限公司 457,495 100.00 投资设立
4 江苏恒力化纤股份有限公司 220,800 100.00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5 康辉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167,797 100.00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6 恒力石化贸易有限公司 10,000 100.00 投资设立
7 恒力石化销售有限公司 5,000 100.00 投资设立
8 苏州纺团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500 100.00 投资设立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18 直接持股+间接持股。
附件2 经营指标
截至2023年6月末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在建工程
(单位:亿元)
项目名称 项目总投资19 项目起止年限 截至2023年6月末累计投资 未来预计资金投入
2023年7~12月 2024年 2025年
40万吨/年高性能特种工业丝项目 27.20 2022.01~2024.03 17.70 8.00 1.50 -
25万吨/年仿真变形纤维技改项目 16.20 2020.10~2024.08 13.20 1.00 2.00 -
90万吨/年绿色多功能纺织新材料项目20 69.80 2021.06~2023.06 65.19 1.61 3.00 -
4.4亿平/年锂电池隔膜项目 10.49 2022.06~2023.12 5.86 2.26 2.37 -
1.5万吨/年BOPBAT生物可降解薄膜研发生产项目 1.85 2022.06~2024.06 0.13 1.00 0.72 -
8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塑料项目(一期) 46.50 2021.06~2024.06 39.22 3.21 4.00 0.07
45万吨/年PBS类生物降解塑料项目 28.50 2021.06~2024.06 25.35 2.06 1.09 -
60万吨/年功能性聚酯薄膜、功能性薄膜及30亿平方米/年锂电池隔膜项目 88.21 2022.06~2025.06 7.92 32.47 42.00 5.82
2*250万吨/年PTA项目21 114.50 2020.09~2023.06 100.00 3.20 11.30 -
160万吨/年高性能树脂及新材料项目 177.31 2021.08~2024.03 83.25 58.60 35.46 -
260万吨/年高性能聚酯工程(一期140万吨) 28.76 2021.07~2024.03 5.38 19.18 4.20 -
60万吨/年BDO项目 47.17 2022.01~2023.12 19.98 17.91 9.28 -
新材料配套化工项目 22.67 2022.02~2023.12 17.57 0.59 4.51 -
合计 679.16 - 400.76 151.08 121.43 5.89
数据来源:根据公司提供资料整理
19公司年报中在建项目预算数是项目批复文件中的数据,此数据是公司按照实际情况统计。
20 2023年6月以后所需投资额为质保金。
21 2023年6月以后所需投资额为质保金。
附件3 恒力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财务指标
(单位:万元)
项目 2023年1~6月(未经审计) 2022年 2021年 2020年(追溯调整)
货币资金 2,926,633 2,807,641 1,598,605 1,567,134
存货 3,270,053 3,783,551 3,355,300 1,969,112
固定资产 11,723,169 11,871,859 12,273,105 12,185,029
在建工程 4,295,081 2,728,749 778,285 419,571
总资产 25,486,555 24,143,047 21,029,623 19,111,623
短期有息债务 10,127,127 9,926,970 7,706,421 6,154,336
总有息债务 17,007,134 15,852,544 12,926,721 11,662,251
负债合计 19,884,390 18,851,008 15,299,551 14,409,704
实收资本 703,910 703,910 703,910 703,910
资本公积 1,872,505 1,868,652 1,845,584 1,835,012
所有者权益合计 5,602,165 5,292,039 5,730,072 4,701,919
营业收入 10,942,944 22,232,358 19,797,034 15,237,340
利润总额 397,912 240,958 1,982,806 1,803,730
净利润 304,975 231,804 1,553,818 1,349,479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13,802 2,595,397 1,867,017 2,414,288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955,982 -2,629,707 -1,309,772 -2,241,088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920,412 1,040,542 -738,759 -102,097
毛利率(%) 11.07 8.21 15.38 18.54
营业利润率(%) 3.63 1.05 10.00 11.85
总资产报酬率(%) 2.52 2.92 11.66 11.95
净资产收益率(%) 5.44 4.38 27.12 28.70
资产负债率(%) 78.02 78.08 72.75 75.40
债务资本比率(%) 75.22 74.97 69.29 71.27
流动比率(倍) 0.60 0.61 0.67 0.61
速动比率(倍) 0.34 0.31 0.32 0.38
存货周转天数(天) 65.24 62.97 57.21 56.78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天) 0.91 2.44 3.64 2.41
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动负债(%) 9.62 23.21 20.34 28.72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 6.27 15.20 12.57 17.14
经营性净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倍) 4.16 5.01 3.75 4.53
EBIT利息保障倍数(倍) 2.20 1.36 4.93 4.28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 - 3.20 6.74 5.70
现金回笼率(%) 98.19 120.29 107.26 105.65
担保比率(%) 0 0 0 0
附件4 主要指标的计算公式
指标名称 计算公式
毛利率(%) (1-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100%
EBIT 利润总额+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
EBITDA EBIT+折旧+摊销
EBITDA利润率(%) EBITDA/营业收入×100%
总资产报酬率(%) EBIT/年末资产总额×100%
净资产收益率(%) 净利润/年末净资产×100%
现金回笼率(%) 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100%
资产负债率(%) 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债务资本比率(%) 总有息债务/(总有息债务+所有者权益)×100%
总有息债务 短期有息债务+长期有息债务
短期有息债务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其他流动负债(应付短期债券)+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其他应付款(付息项)+其他短期有息债务
长期有息债务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付息项)+其他长期有息债务
担保比率(%) 担保余额/所有者权益×100%
经营性净现金流/流动负债(%)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期初流动负债+期末流动负债)/2]×100%
经营性净现金流/总负债(%)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期初负债总额+期末负债总额)/2] ×100%
存货周转天数22 360 /(营业成本/年初末平均存货)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23 360 /(营业收入/年初末平均应收账款)
流动比率 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速动比率 (流动资产-存货)/ 流动负债
现金比率(%) (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 流动负债×100%
扣非净利润 净利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汇兑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可变现资产 总资产-在建工程-开发支出-商誉-长期待摊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
EBIT利息保障倍数(倍) EBIT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EBITDA利息保障倍数(倍) EBITDA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经营性净现金流利息保障倍数(倍) 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计入财务费用的利息支出+资本化利息)
22 半年度取180天。
23 半年度取180天。
附件5 信用等级符号和定义
一般主体评级信用等级符号及定义
信用等级 定义
AAA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强,基本不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极低。
AA 偿还债务的能力很强,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大,违约风险很低。
A 偿还债务能力较强,较易受不利经济环境的影响,违约风险较低。
BBB 偿还债务能力一般,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较大,违约风险一般。
BB 偿还债务能力较弱,受不利经济环境影响很大,有较高违约风险。
B 偿还债务的能力较大地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很高。
CCC 偿还债务的能力极度依赖于良好的经济环境,违约风险极高。
CC 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C 不能偿还债务。
展望 正面 存在有利因素,一般情况下,信用等级上调的可能性较大。
稳定 信用状况稳定,一般情况下,信用等级调整的可能性不大。
负面 存在不利因素,一般情况下,信用等级下调的可能性较大。
注:除AAA级、CCC级(含)以下等级外,每一个信用等级可用“+”、“-”符号进行微调,表示略高或略低于本等级。